WEDCV155VD5RRV515DV

 

3月10日消息 據Wccftech報導,LetsGoDigital與Concept Creator和製作,根據目前「可用的」信息,製作了三星Galaxy Note 20的渲染圖,展示了該機型部分已有相關信息的特點,比如延續了上代的正面設計、後置橫向三攝及潛望鏡攝像頭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三星Note 20新機的曝光,導致三星Note 10價格持續走低,甚至出現價崩。據網易科技報導,三星Note 10在電商平臺「拍易得」最新一期的活動中成交價僅109元,這不僅創下了該機上市以來的價格新低,更是智能機價格史上新的里程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使用瀏覽器訪問「拍易得」了解最新詳情。 從渲染圖來看,三星Galaxy Note 20沿襲了前代作品的正面設計,較為方正的外形,以及前置居中打孔攝像頭。 ... 另外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渲染圖中S Pen有著較前代更圓的輪廓,外媒解釋新S Pen將有「可期待的」新S Pen功能。 ... 渲染圖中與Note 10系列相比變化較大的,是攝像頭模組改稱為橫向放置,三攝中可以明顯看出有潛望鏡結構,外媒認為三星可能會在此機型中提高光學變焦能力。當然這尚屬早期渲染圖,雖然較直觀地展示了部分Note 20可能有的特點,但一切還需以官方為準。 ...

 

 

內容簡介

歷史可以這樣好讀!

  善選題目:既掌握歷史發展規律,又能組織成一個完整體系
  紮實明確:每字每句均有其來歷根據
  淺顯易讀:扼要提綱,引人入勝


  本書扼要敍述中國自史前時代至清末政治、社會、經濟、學術文化各方面的歷史演變,勾勒歷史脈胳,讀者可藉此了解中國歷史五千年發展的大圖像。

  全書由民族的根源、歷代政治人物、學術思想文化及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四個主題組成,各按史事發生的先後順序排列,方便讀者依不同喜好主題選讀。

  細閱北京猿人至堯舜禪讓傳說,可以追尋中華民族的根源;認識歷代政治人物,可以理解時代的與衰;了解歷代思想文化精粹,可以明白民族文化的源流;明瞭古代農業工藝科技的遞變,可以掌握數千年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

本書特色

  (1)坊間一直缺乏平實易懂但又包羅萬樣的中國歷史文化讀物,適合不同年齡層人士閱讀。

  (2)分成不同主題,可反映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而在各方面的發展過程中,也充分體現中國民族的兼容並包,開放多元的特性。

名人推薦

  這部史話使人讀起來趣味盎然,於不知不覺之間將很新穎很精密的歷史學者們研究的成果提玄鈎要地彙集起來,給一般人去認識去了解,而且既載新知並陳舊說,常識與研究匯合在一起,構成整體的史話。──牟潤孫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余紫榴

  香港資深出版人,曾策劃《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紫禁城宮殿》、《國寶》等大型畫冊的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初版牟潤孫教授序言
 
一、民族的根源
1. 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
2. 北京猿人
3. 氏族社會的形成
4. 母系氏族公社
5. 仰韶文化
6. 大汶口文化
7. 龍山文化
8. 私有制的起源和發展
9. 原始的宗教信仰
10. 古代的圖騰崇拜
11. 黃帝戰蚩尤的傳說
12. 堯、舜、禹禪讓制
 
二、中國歷代政治人物
1. 夏啟──第一個世襲王朝的君主
2. 成湯──滅夏建商
3. 周武王──建國分封
4. 周公──制禮作樂
5. 春秋五霸──尊王攘外
6. 戰國時代──變法圖強
7. 荊軻──圖窮匕現刺秦王
8. 呂不韋──奇貨可居
9. 李斯──助秦統一中國
10. 秦始皇帝──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
11. 陳勝與吳廣──揭竿起義
12. 項羽與劉邦──楚漢相爭
13. 張良與韓信──西漢立國功臣
14. 漢武帝──雄才大略的君主
15. 張騫──通西域  聯外族
16. 王昭君──出塞和親
17. 王莽──篡西漢  建新朝
18.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19. 劉備──三顧茅盧
20. 諸葛亮──治蜀鞠躬盡瘁
21. 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22.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
23. 三國盡歸司馬懿
24. 隋文帝──統一中國
25. 隋煬帝──暴政亡國
26. 李淵──創立唐朝
27. 唐太宗──貞觀之治
28. 武則天──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29. 趙匡胤──黃袍加身  創立宋朝
30. 楊家將──抗遼保家國
31. 宋真宗──訂立澶淵之盟
32. 王安石──熙寧變法
33. 岳飛──民族英雄
34. 秦檜──策劃議和
35. 鐵木真──成吉思汗
36.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清
37. 忽必烈──統一中國  建立元朝
38. 朱元璋──改革朝政
39. 張居正──變法革新
40. 戚繼光──平定倭寇
41. 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清帝國的建立
42.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43. 鄭成功──收復台灣
44. 康熙皇帝──開創盛世
 
三、中國學術思想與文化
1. 原始社會的藝術
2. 甲骨文──信史的佐證
3. 卜辭──最早的文字記錄
4. 天命──商朝的哲學思想
5. 天命靡常──西周的哲學思想
6. 詩經──最早的詩歌總集
7. “五行”與“八卦”說──唯物自然觀
8. 諸子百家──學術平民化
9. 孔子──儒家創始者
10. 墨子──社會基層的聲音
11. 老子與《道德經》──柔弱勝剛強
12. 名家──最早的辯論家
13. 鄒衍──陰陽學說的代表
14. 子思與孟子──儒家的繼承者
15. 農家許行──平均主義
16. 荀子──儒家的批判者
17. 韓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18. 蘇秦和張儀──合縱與縱橫
19. 《孫子兵法》──最早的兵書
20. 《孫臏兵法》──戰國時期兵書代表
21. 散文──戰國時期的文學藝術
22. 秦始皇“書同文字”──文字的統一
23. 漢與西方文化的交流
24. 董仲舒──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25. 王充《論衡》──唯物論解釋
26. 司馬遷《史記》──第一部通史著作
27. 散文與樂府──漢代的文學
28.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29. 建安七子──魏晉南北朝的文學代表
30. 玄學與反玄學──魏晉時期學術思潮
31. 佛教藝術──北魏的石窟
32. 劉知幾《史通》──最早的歷史理論著作
33. 四夷自服──唐和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
34. 絢麗的唐代詩壇
35. 李白與杜甫──盛唐詩人的代表
36. 劉禹錫與白居易──中唐寫實詩人的代表
37. 李賀與李商隱──諷喻詩的代表
38. 復古即革新──中唐的古文運動
39. 韓愈與柳宗元──古文運動的領袖
40. 唐代傳奇小說──活潑多變的民間文學
41. 佛教的興盛
42. 敦煌藝術──稀世的珍藏
43. 繼往開來──宋代的文學
44. 蘇軾──宋代大文豪
45. 李清照──婉約派女詞人
46. 程顥與程頤──北宋理學代表
47. 陸游與辛棄疾──愛國文學家
48. 朱熹──理學集大成者
49. 陸九淵──“心”即“理”
50. 陳亮──“天理”“人欲”可並行
51. 白話小說──市民文學的興起
52. 馬可波羅東來
53. 元代中外文化交流
54. 元曲──古代戲劇的代表
55. 鄭和──七下西洋  遠赴非洲
56. 明代文壇──公安派文學運動
57. 四大奇書──長篇小說的誕生
58. 王守仁──知行合一
59. 李贄──批評理學思想家
60. 清代的文學
61. 清初三大思想家──批判君主專制
62. 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
 
四、中國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
1. 青銅時代──社會生產力提升
2. 西周的“百工”──手工業的發展
3. 鐵器的第一次大發展
4. 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鄭國渠
5. 戰國時期的科學發展
6. 戰國時期商業興盛與城市繁榮
7. 鐵器的第二次大發展
8. 農耕技術的突破──趙過的“代田法”
9. 東漢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10. 造紙術的改良與傳播
11. 大科學家張衡與祖沖之
12. 農業百科全書──賈思勰《齊民要術》
13. 隋唐科學文化的發展
14. 唐代社會經濟的發展
15. 北宋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16. 北宋科學技術著作──沈括《夢溪筆談》
17. 南宋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18. 元代科學文化的發展──郭守敬“授時曆”
19. 農耕科學家──王幀《農書》
20. 棉紡織業推廣──女紡織家黃道婆
21. 明初社會經濟繁榮
22. 東方醫學巨典──李時珍《本草綱目》
23. 農業技術總覽──徐光啟《農政全書》
24. 地理學全書──《徐霞客遊記》
25. 工藝科技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
26. 清代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編者的話
  
  
上世紀70年代,余紫榴先生應報館邀約,寫了《中國史話》專欄,在報章上連載,前後連續四年之久,當時正值歐美海外華人知識分子發起第一次大規模的保衞釣魚島運動,知識分子有一個普遍的渴求:認識中國,特別是學習中國歷史。而余先生的《中國史話》專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隨着專欄愈受歡迎,不少人士均建議將專欄內的文稿結集出版成書,余先生遂將稿件認真修訂,又得到專家學者協助審訂,最終促成《龍的根──中國史話五千年》的出版,這書在當時深受好評,並成為商務印書館的輰銷書籍。
  
  事隔數十載,再看此書,仍然感覺可讀性很強,學術性、知識性與趣味性並重,考慮到目前這類史料與敘述相結合的中國歷史讀物非常短缺,故徵求作者同意,將這書改編出版。
  
  為方便讀者易於分類檢索閱讀,改版時將各篇章按不同重點主題組合,分成“民族的根源”、“中國歷代政治人物”、“中國學術思想與文化”及“中國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四大部分。其中“民族的根源”的篇章,雖定稿於1980年代,未能全面收錄近二三十年中國全國各地區考古發掘的成果,但作者早已運用當年考古出土器物,推論中國史前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印證中華民族的根源,對本書的主題,確有畫龍點睛的功效。此外,透過歷代政治人物的事跡,敍說了中國歷代的興衰;讀者也可在相應的主題內,領略到中國學術思想文化的精粹;或尋求中國農工科學技術的文化遺產,藉此了解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軌跡。
  
  本書初版寫作出版期間,得到專家、學者們的幫助和指導,使修訂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其中黃景略先生協助審改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部分;李學勤先生協助審改商、周、春、秋、戰國部分;黃展岳先生協助審改秦、漢部分;楊泓先生協助審改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部分;江平女士協助審改宋、元、明、清部分。他們都是中國當代著名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專業歷史編輯,在百忙之中,不辭勞苦對《中國史話》進行逐字審訂,改正謬誤,補充新資料,使《中國史話》增添科學性和可讀性,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牟潤孫教授為本書撰寫序言。此書修訂再版時,又蒙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惠賜封面題字,更為本書新版增添光彩,本館藉此機會,再三致謝。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2016年6月
  
  
初版牟潤孫教授序言

  
  每一個人都需要讀史書,以獲得歷史知識。將歷史寫成史書,是歷史學者的責任。
  
  歷史學者必須分時代分門類去研究歷史上的問題。討論得愈深入,分析得愈細密,他們的成就愈大,而距離羣眾也愈遠。
  
  每個有成就的歷史學者,都對歷史研究或多或少作出了貢獻,得到了成果。如果沒有人將他們所得的成果或貢獻彙集起來,結合其他歷史事件寫成一部史書或史話,供給一般人閱讀,則歷史學者們花了許多心血精力所取得的成果就作用不大,甚至絲毫與一般人不相干。
  
  許多歷史學者之中,肯去寫供一般人讀的史書或史話的,很少見。由於他們習慣於作專題研究,縱使寫史書,也多數是為教書的方便而寫,未必適合一般人的程度與興趣。實在是史學界一大憾事!
  
  余紫榴先生這部史話,恰好彌補了這一個缺陷。余先生他掌握了每個時代重大歷史事件的史料,加以剪裁組織,深入淺出,化複雜為簡單,寫成供一般人讀的史話。這部史話使人讀起來,趣味盎然,於不知不覺之間將很新穎很精密的歷史學者們研究的成果提玄鈎要地彙集起來,給一般人去認識去了解,而且既載新知並陳舊說,常識與研究匯合在一起,構成整體的史話。將它作通史讀自然可以,將它看成歷史小說也未嘗不可。
  
  余先生這部書,本來是在報紙上發表,連續刊載。現在他將它重新修訂,請許多名歷史學者校閱,編寫成冊,付印問世,要我寫幾句話。
  
  我讀了之後,十分佩服。有三點拙見應特別指出:在眾多史實之中,這本史話善於選擇題目,既掌握了歷史發展規律,全書又能組織成一個完整體系,可謂簡而要。此其一。
  
  別人寫史話為了力求通俗淺顯,往往流於空泛不甚切合實際,這本史話則每字每句均有其來歷根據,可謂明而確,此其二。
  
  寫史書的人如將所依據的材料盡量寫給讀者看,文章便會十分沉悶。這本史話,在引證方面化繁為簡,扼要提綱,引人入勝,可謂省而賅,此其三。
  
  以上所說的拙見,讀了這本書的人,一定會有共同的認識。至於書中其他佳義勝處,恕我不能一一遍舉,留待讀者自己去尋求,以增加讀者的興趣。
  
  1983年4月16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765773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一、民族的根源

1.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


科學家考察了地球的歷史,揭示了人類和一切生物進化的連續關係。地球的歷史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時期。約五億年以前,地球上才出現生命。最初的生命是原生的單細胞生物,後來便有軟體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新生代約開始於六、七千萬年以前,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第三紀是哺乳類動物發達時代,哺乳類由低級進化到高級,最後就有靈長類或初期的猿猴出現。到第四紀初期(約一百萬年以前),地球上出現了人類。

19世紀時,考古學家在屬於1500萬年以前(第三紀末)的地層中,發現了一種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分佈的地區很廣,包括歐洲南部、非洲、亞洲東南和南高加索。1956至1957年,在中國雲南省開遠地區發現了十顆森林古猿的牙齒化石。森林古猿的發現,使科學家得以大略推知人類祖先的形像,證實了達爾文關於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學說。

古猿最初成羣地生活在樹上,由於要利用上肢攀援樹木,找尋食物,同時還要握捧、擲石,抵禦來犯的野獸,經過長期的進化,手和腳有了某種自然的分工。

後來,由於氣候的變化,森林的減少;特別是由於猿羣的發展和它們對自然界現存食物的任意攫取和浪費,造成了食物的缺乏。這就迫使類人猿不得不成羣地從樹上下來,離開森林,到地面上擴大其活動範圍,尋找食物。經過了幾百萬年的努力,類人猿在平地上逐漸擺脫了用手幫助行走的習慣,採取了直立的姿勢。這不但讓雙手解脫出來,更重要是使頭部可以四周環顧,方便觀察周圍的世界,更為頸骨能支盛更多的腦容量提供了前題。這就為大腦的發達創造了客觀的可能性。這無疑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具決定意義的進步。

類人猿雖能直立行走,畢竟還沒有成為人。類人猿由於雙手的不斷使用,使手的機能逐漸完善起來;手越來越靈活,能夠適應新的、更加複雜的動作。在長期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促使腦子得到發展。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經過腦子的加工,便出現飛躍,產生了自覺能動性,開始創造工具:打製出世界上第一批石製工具。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ez3k6o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2916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花壇睡不著看什麼科南投不用安眠藥治療治療中醫員林呼吸困難中醫推薦
秀水白天沒精神治療中醫 永靖頭部發麻改善中醫診所 ptt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鹿港喉嚨異物感治療中醫 南投淺眠或多夢看什麼科 最推薦的草屯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草屯胸悶中醫推薦 埔心胸悶治療中醫 當地人都推薦的員林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溪湖心臟無力感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田中呼吸困難看什麼科 治療效果不錯的南投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直播主也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